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站内搜索:


    紫金设计奖
    城乡设计奖
    建筑设计
    一等奖
    市政公用
    一等奖
    风景园林
    一等奖
    城镇住宅和住宅小区
    一等奖
    城市规划
    一等奖
    村镇规划设计
    一等奖
    村镇建筑设计
    一等奖
    城市与工程勘察
    一等奖
    地下建筑
    一等奖
    紫金设计奖
    职业组
    金奖
    银奖
    铜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紫金设计奖

    怡老之街

      设计说明
      1、选题背景
      扬州是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通史式城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唐城、宋城、明清古城叠加而形成的明清古城。古城真正的魅力不是停留在历史街区的仿古商铺上,而是被称为“巷城”的古城区街巷。它是城市构成的骨架,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征,也诠释着城市的文化。但长期以来,老城区街道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普遍把使用人群作为一个平均年龄的整体来看待,面对的是中青年人、健全的人,缺乏对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重点关注。
      扬州古城区居住着约11万人,老龄化率据统计超过3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老年人在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老人需要满足自身活动需求的户外空间,而街道作为老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空间,它的设计应着重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关注。


      2、研究对象的选择
      设计选取扬州市小秦淮河水街为研究对象,一是周边居住的老年人较多,调研发现周边地区老龄化率超过45%;二是小秦淮河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其两岸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小秦淮河路两侧沿线名人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储存着老人的诸多历史记忆,是老人们经常活动的区域;三是小秦淮河路及周边空间形态丰富,空间景观特色明显、地形起伏多变,选此街道来研究适老性街道空间形态,更具有针对性。


      3、基地现状分析
      小秦淮河水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老城区中部,北接北护城河,跨越彩衣街、文昌中路、甘泉路,南抵龙头关及古运河,全长1.98公里。本设计选取小虹桥至新城桥段(约130米)进行研究。
      3.1空间肌理
      街道空间形态丰富,西岸道路空间主要“房—路—河”,东岸道路空间为“房—路—绿化-河”;街道肌理整体有序富有生机;尺度宜人舒适场所感较佳。现状游赏及停留活动空间较少,且缺乏对老年人活动空间需求的特殊考虑。
      3.2历史文化
      基地内及周边有大量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等历史遗迹;历史渊源较长,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老人们的诸多历史记忆忆。但历史遗迹、历史文化与活动空间、历史记忆缺乏联系,相互孤立。
      3.3环境禀赋
      水岸桥埠空间连续,尺度上富有变化。游园绿地分布较为均匀,规模、空间尺度与街道空间相适应。现状桥埠与路面存在高差,不利老人通行,滨水空间利用混乱,部分不恰当的植物种植遮挡老人视线。
      3.4市井生活
      基地周边老人较多,且对小秦淮河路有着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居民日常行为活动是原汁原味的扬州慢生活的典型代表。规划应重点考虑老人作为特定群体其特殊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活动特点。


      4、现状调研
      调查分两轮实施,第一轮调查为小秦淮河滨河路周边地区的活动场所的普查,经调查发现小秦淮河滨河路老年人活动集聚的现象;因此,在第二轮调查中,针对这条街道进行了进一步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老年人活动场所、设施类型、出行距离等要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小秦淮河滨河路老年人活动集聚的原因;再针对主要集聚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探求老年人活动的影响要素。


      5、设计目标
      小秦淮河是明清新旧城的分界,两侧的滨水路成为老年人休闲的步行空间,与桃红柳绿的景观环境相得益彰,形成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设计以重塑小秦淮河水街街巷空间为理念,以改善老年人通行与交往空间为目标,通过了解老人的活动、交往需求,审慎的进行环境色彩、绿化种植,街道家具、引导标识的设计,期待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舒适、便捷、优美的滨水空间,使小秦淮河水街成为老年人喜爱,退休后宜游的街道空间。


      6、适老性街道空间设计
      6.1适老空间营造
      满足老人活动需求,创造属地空间。 “难觅共同语言”、“共同语言”无处吞吐,是调研中老人多次提及的话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将爱好兴趣相同的老人聚集在一处,设置专属活动空间,如掼蛋方桌,曲艺广场等。沿街设置自种花园,可以自由选择种菜或种花。
      与其他活动空间融合,营造复合性活动空间。现状绿化覆盖围合较大的活动场所中植入老年人活动空间,满足多种集体活动的开展。带小孩游玩是不少老人的义务,亲子空间的营造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场地应同时满足老人和儿童的活动。
      提取历史记忆元素,塑造视觉化记忆空间。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提取历史元素,对历史记忆进行视觉化塑造,使老人重拾和回味历史盛世氛围。如选择桃树、柳树,还原夹岸桃花杨柳的历史景观风貌。
      选择合适的铺装,营造令人愉悦的步行空间。铺装的尺度与道路宽度相协调,色彩选用中色系给老人以更安全、沉稳的感觉,材料要求具有耐磨防滑、防尘排水等性能。
      6.2街道家具
      优秀的街道家具,可以为老年人在街道中的活动提供便利与舒适,还可以促发老年人到街道中来活动。考虑交往诉求,促进接触。座椅、垃圾箱、电话亭、灯具等街道设施与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尺度和数量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
      6.3标识系统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和对周边老年人的实地调研来看,老年人对于标识性设施在色彩、高度、字体大小和指标上有着特殊要求。设计在每个路口、建筑出入口都设施指示标识,对活动设施和重要植物增加说明性标识。文字设置大而且加粗,对比鲜明,颜色采用红色灯暖色;考虑到部分老年可能有阅读或者语言困难,标识提供符号和图像说明。
      6.4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对于“一般性街道”觉得非常不舒服,因为它有很多障碍,比如人行道不平或者过陡,照明太昏暗,缺少公共卫生间、椅和雨棚等等。设计从场地无障碍改造和街道家具无障碍设计两个方面满足老人的无障碍活动要求。
      6.5植物景观配置
      利用高差设计西侧观景平台,东侧台阶式景观驳岸,融合一河两岸空间,利用新桥北侧的高差,设计斜坡式自种菜园,满足老年人种花种菜的需求。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老人更愿意选择树木校对且有水景的休憩场所。对于植物选择,一是选择乡土特色树种;二是重视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考虑夏季颜色的斑斓和四季的绚烂;三是注重植物的保健和治疗功能。
      7、节点设计
      可拼接组合的红凳子分布在重要景观节点,从而形成街巷游园的标志性元素。
      7.1西广场设计
      场地改造:以小秦淮书画院为西街的标志性建筑,拆除其南侧部分景观风貌较差的建筑,形成东西向的广场空间,分别设置3组小品,可升降式24节气展览架、明月广场,升起式观景平台。节假日可悬挂书画作品及手工创意,不用时可自动下沉至地面下,作为广场空间使用。建筑更新:将天和娱乐有限公司改造成为金夕超市、管家中心,形成组织老人活动的公共服务中心。每季度组织一次联谊赛(书法、绘画、棋牌、赛鸟、乐器、唱歌等),定期安排学校及义工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7.2东广场设计
      场地改造:场地自新桥巷至小秦淮东街存在3米高差,现状为台阶,考虑无障碍设计,对台阶进行改造。场地东南侧考虑设计阶梯式花架,老人可在此种植花圃。花架改造:考虑老人生活习性,注重细节的改造,如设计挂鸟笼点。交往空间的营造:结合廊架设计可收起式棋牌桌,给老人提供交流(掼蛋等)的空间。生态修复:依靠生物吸收、自然氧化、沉淀和过滤小秦淮河水质。
      7.3街道空间
      水街两侧设置色彩温暖,适宜老年人阅读的标识系统,设置扶手,坡道,及两侧120急救按钮。
      8、可操作性
      设计以保护老城区原有的社会结构为出发点,拆除量较小,主要以景观改造、旧厂房更新、环境设施优化为设计手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Copyright @2019-2022 版权所有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苏ICP备07017825号
      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银城广场辅楼2楼 电话025-5186813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