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站内搜索:


    行业动态
    协会动态
    专题报道
    会员动态
    行业动态
    地方协会动态
    分会动态
    抗击疫情系列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行业动态

    回首十年 规划初心不变

    本报记者 林 培

    “眺目而西,丘壑纵横,莽莽岷山。

    看颓城瓦砾,石犹殷血。神州哭泣、人俱悲天。

    十万男儿,八方赤子,铁骨长城肩并肩。

    伤情久,有六旬总理,老泪潸然。

    而今重忆时艰,且共筑祥和新北川。

    看青绵路汇,层岩浅绿;汉羌一体,百世同欢。

    国运安昌,神林繁茂,听取春生碧水间……”

    在“汶川10年·规划行动”影像展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吟诵的一首“沁园春·北川”使人们陷入了对汶川重建10年历程的回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和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紧急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全国城市规划界迅速响应和行动起来,成都、北川、汶川、青川……在13万平方公里灾区范围内集结了上万名规划师,同一时间进行抗震救灾规划工作,形成了城市规划史上罕见的景象,谱写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壮丽乐章。

    面对特大灾害,重建工作既是对规划师们灵魂上的一次洗礼,也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砺和考验。他们发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忘我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担负起灾后重建家园的排头兵,再一次展示出城市规划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综合协调作用。

    影像改变不了历史,但却能带人们走进历史。影像展上每个凝固的瞬间都映射了摄影者的刹那之念和永恒之心,好比火种引导观展者用直觉去感悟世界。

    回首10年,规划师们感慨良多。


    参与了救灾与重建的规划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敬畏”二字。

    敬畏自然。面对汶川震后的景象,不得不对自然力量产生敬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

    敬畏古人的智慧。地震中,很多被毁坏的城镇是后来新建的,有不少古城镇和历史建筑却历经多次自然灾害依然完好无损,因此,要向古人学习,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

    敬畏生命。重大灾难面前,生死之间仅一线之隔,让人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

    敬畏人。灾难来临时,各种“坚强”之人的事迹让人感动,为此,我们敬畏那份坚韧,敬畏人类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文化传承的执着。

    回首10年,规划师们感恩珍惜。

    珍惜职业赋予的担当。作为职业规划师、建筑师,工作赋予了他们社会责任和公共责任。灾难来临之际,“为人民工作”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和困难,他们都第一时间冲到救灾和重建前线,去帮助灾区的民众,奉献自己的专业服务。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规划师不顾各种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这是生命的价值。

    回首10年,规划师们认真反思。

    “空间是社会的发生器,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构建了我们的空间—社会系统范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城市发展中的持久议题,亦是汶川震后10年的人文思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说。

    汶川之殇让规划师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这些人的日常的生活。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师第一时间深入到灾区,和受灾的居民、村民一起做规划,一起研究怎样重建家园,这种规划才是共生、共存、共谋、共享、共治的规划,这种工作方式是应该继承发扬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呼吁,规划界要延续汶川10年规划行动的精神,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做好以后的工作。

    转自《中国建设报》


    Copyright @2019-2022 版权所有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苏ICP备07017825号
    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银城广场辅楼2楼 电话025-5186813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